一篇名为《储存脐带血“经久不衰”的忽悠》,下简称《忽悠》),再一次将“要不要存储脐带血“的问题推到大众面前。下面中科博生专家带大家来解开真相。
媒体对于脐带血储存问题的关注和报道,本应是一次让公众了解脐带血价值的机会,但该文章内容却偏听某“专家”一家之言,且缺乏对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科学常识的考据,导致文章多处充斥不实论断,不仅为社会公众带来了极大的误导,更对从事和研究该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该篇文章中的种种谬谈,用现阶段的医学证据,为大家进行科普。
1.“没查到”自救案例?非“没查到”而是“没查”
至于《忽悠》一文采信王德明“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并引用“2013年东方卫视报道的上海市民李先生的宝宝康康患了白血病,却没能用上此前保存的脐带血”的案例,直指“脐带血存储无用”。此举,要么是选择性忽略干细胞领域医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众多成果,要么就是严重地偏听偏信,有失媒体人起码的职业操守。
今年是2018年,距离世界首例通过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范可尼贫血症”整整30年(1988年由法国医生Gluckman完成)。30年来的技术推动和发展,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在许多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稍微了解一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都应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都是有效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更有大量血液病患者从脐血干细胞自体移植中受益。
美国权威医学期刊PEDIATRICS早在2007年就报道了首例接受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案例,该案例中的3岁女童在确诊后接受化疗,之后发现复发,并在接受了自体脐血移植。之后该女童“处于完全缓解之中,并且十分健康”。该论文专门就该案例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国内,《齐鲁晚报》也曾于2016年报道过一例在2013年通过接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父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进行联合移植”的白血病病例,病例中的患者是仅仅3个月婴儿,但排除先天性白血病之后,医生结合家长意见为小患者制定了脐血移植治疗的方案。2013年10月,使用自存脐带血救治后的小患者“血象恢复,其他指标平稳,顺利出院”。
2.脐血无用?脐带血移植的“战场”在扩大
30年来,脐带血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广。据医疗APP“丁香园”报道,美国纽约血液中心(NYBC)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脐带血已用于80 多种疾病的治疗: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癌症,如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肉芽肿病、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粒细胞缺乏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良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以脐带血应对上述多种疾病的案例(含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层出不穷,感兴趣者可以自行查询。
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的再生医学临床研究中,脐带血被用于治疗以下疾病:自闭症、脑性瘫痪、小儿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后天性耳聋。
2017年2年17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中对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应用疾病范围进行了规范,指出“1. 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2)非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2.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参照本规定。”
上述相关统计和文件,更间接地证明了脐带血移植目前可临床应用的领域正在国内外越来越广。
3.“鸡肋”?“谬论”或斩断造血干细胞重要来源
《忽悠》一文,多处着墨宣扬存储脐带血是“鸡肋”的言论,意图给人造成“脐带血不靠谱”的印象,有意无意之间,或将斩断医学工作者们获取造血干细胞的一大重要来源。
这里应该清楚的是,目前脐带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已经与骨髓、外周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一样,成为临床移植的重要来源。并且在长期保存后,仍具临床移植活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面对网络上的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读,科学看待脐带血储存的价值。不能用无知和片面,诋毁一项发展了几十年的“救命术”。 相信随着脐带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在更多疾病治疗领域得到应用。